2025年5月8日下午,第二十三届华中七校外语节外语演讲比赛在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顺利举行。此次比赛旨在推动区域教育创新与文化交流,提升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与语言应用水平,发掘兼具语言才华与文化使命感的复合型人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高度重视此次比赛,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陈志红老师带队比赛。经过激烈角逐,2024级英语系蓝楚峰同学勇夺英语组一等奖,2024级西英复语专业王泓力同学荣获英语组三等奖;吴丹婷老师指导的2023级任垭伍、张靖同学均获法语组三等奖。
本次比赛以“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为主题,紧扣时代脉搏。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比赛鼓励华中七校学生思考时代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用英语、日语、法语三种语言表达自己对未来的见解。这不仅是一场语言的较量,更是青年学生对时代思考的碰撞,激励着广大学生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提升自我,为未来做好准备,也为校际协同育人与文化自信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英语系2024级蓝楚峰同学以科技伦理为核心,通过电灯的隐喻与亲身经历展开演讲。他以爬虫馆内小鸡闭目不视头顶毒蛇的场景类比现实:当人们沉迷技术便利(如沉迷社交媒体、探索太空),却忽视气候难民、边缘群体等“身边的黑暗”,技术便沦为冰冷工具。随后,他回忆一个停电的台风夜中,教室内50盏物理实验小灯泡汇聚成“星河”的温暖瞬间,强调“以同理心与关怀,为技术注入温度”。演讲最终落点于“准备未来”的本质:“不在于掌握技术的能力,而在于选择用技术守护人性的初心”,以充满画面感的叙事与哲思,引发对技术伦理的深度共鸣。

2024级西英复语专业王泓力演讲主题为“Being Streamlined”,展现了当代青少年对“自我”与“系统化生活”的深刻反思。演讲以“应试作文”的中学经历为切入点,描绘了在规范、速度和效率至上的环境中,个人如何逐渐迷失、通过一次“逃离”回归真实的自我。整篇演讲风格细腻而克制,语言如诗,充满画面感,从校园日常延展至对人工智能、教育制度及个体情感价值的深层追问。特别是在结尾处“我没有答案”的坦诚,打破了演讲中常见的“万能解法”套路,以真实代替说教,引发听者共鸣。

2023级法语系任垭伍同学在演讲中,以“做数字未来的缔造者”为主题,生动勾勒出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数字革命浪潮下的生活画卷,直观展现科技如何重塑日常。他以张一鸣和抖音为例,深入剖析创新在赋予普通人发声机会的同时,也引发数据安全等争议。此外他还提到,技术虽带来诸多便利,却也冲击传统职业、加速社会变革。面对这些挑战,他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鼓励大家克服对技术的恐惧,主动学习掌握新科技。最后,他主张未来由每个人书写,每个行动都在为数字未来绘制蓝图,激发观众对数字时代的深度思考。

法语系大二学生张靖从自身经历出发,展现了在人工智能时代下个人和人工智能关系的探索。通过一个不乏温情和幽默的亲情故事出发,揭示了由来已久的“算法驯化”的真相,与此同时,人机思考的“觉醒”对个人思考的必要性提出挑战。然而,受到一次偶然讲座的启发,人类和智能的主客体关系被层层揭开。“把人当成目的而非手段”,即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坚守底线,更是青年人奋勇争先的起跑线。

此次比赛的圆满落幕,为我院学生的此次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之旅画上了一个精彩的句号,但这也是新征程的起点。外国语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高水平学科竞赛和文化交流活动的机会,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并将继续秉持“创新、协同、发展”的理念,加强与华中七校及其他高校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外语人才,为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文字:任垭伍
审核:陈哲、陈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