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9日下午,德国耶拿大学(FriedrichSchiller University Jena)沃尔夫冈·米勒教授在外国语学院3402教室给为外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动作与情绪:文学作品情绪呈现中感官-运动概念的应用》(Motion and Emotion: TheApplication of Sensory-Motor Concepts to the Representation of Emotions inLiterature)的讲座。米勒教授简要介绍了他把认知学科的理论用于文学作品分析的尝试和发现。外国语学院徐彬教授担任此次讲座的主持人,英语专业研究生、博士生和部分青年教师参加这次讲座并积极参与了讨论。
米勒教授首先介绍了认知学科中的两个事实:一、大脑中控制身体运动的区域与负责逻辑思考的区域在工作时相互影响;二、在做一件事和想同一件事时大脑的同一特定区域处于活跃状态。基于这两个事实和对笛卡尔、海德格尔的一些观点思考,他提出动作(motion)是认知(cognition)的一种反映形式。米勒教授发现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情绪”(emotion)与肢体和心理反应密切相关,其中包括面部反馈(facialfeedback)和身体反馈(bodily feedback)。情绪外现为动作、等同于认知。米勒教授分析了达希尔·哈米特的小说《玻璃钥匙》(The Glass Key)中的面部反馈和身体反馈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就阐释文本的方法而言,教授向在座师生介绍了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和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镜像神经元帮助我们无意识地执行某些基本动作,还能帮助我们模仿他人动作。对镜像神经元的理解可以解释文本中人物特定情绪的产生与情绪的传递。心理理论是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和与他人行为关系的推理或认知,是一种由己及人、由此及彼的体会、分析“情绪”的方法。最后,米勒教授用莎士比亚的戏剧和雪莱诗歌为例,示范了如何应用感官-运动的概念分析文学作品中情绪。
讲座结束后,徐彬教授给予精彩点评,并把米勒教授的理论分析方法应用于对生活现象的解释。受徐教授启发,同学们提出认知理论是否可运用于群体?如何实现认知理论与心理学理论间的互补?等问题。米勒教授认真回答了问题并鼓励同学们大胆尝试这些理论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