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服务地绿色发展与文化传承情况,7月5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语思实践队江西分队深入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探索了上犹南湖水上运动中心、阳明湖的生态保护成果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佳,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吴波,上犹中学南校区包联办主任赖婷、高三14班班主任、校办副主任奚春玲等老师带队出行,全体实习实践学生共四十余人参与实践。
南湖水上运动中心致力于打造集水上体育运动、户外拓展、观光旅游、赛事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水上运动中心。队员们在该中心近距离观察周边水上设施建设,了解到当地如何依托优质水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对于上犹县地理环境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阳明湖,队员们观察了湖区生态保护与水资源管理的系统性举措。阳明湖是赣江的重要水源地,曾面临生态挑战。如今,阳明湖生态恢复显著,实现了从生态困境到绿色财富的转变。通过实地了解水源涵养、水质维护及库区移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当地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扎实落地,队员们对生态保护与民生福祉之间的关系认知愈加清晰。

最后,队员们走进上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馆以“百里犹江,九十九曲”为主线,围绕“展示生态上犹,延续文化根脉”主题,以实景桥、客家传统民居、客家骑楼建筑、客家圩场等为载体,通过场景、塑像、实物、展板、数字多媒体等多样化形式系统呈现了“九狮拜象”等传统民俗、客家织造技艺以及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的深厚积淀。活动中,队员们集体参观民俗展厅,学习上犹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客家门匾习俗”“赣南客家家训”“茶叶制作技艺”“舞龙舞狮习俗”等非遗文化的价值内涵。这些鲜活的乡土智慧与艺术结晶,极大拓展了队员们对当地文化的认知。

此次探索之旅不仅让队员们对上犹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于参与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热情。队员们表示,将把这次考察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实践中,为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陈志远、黄思意
审校:吴波
审核: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