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English
  • 旧版网站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交流 >> 正文

外国语学院顺利举办外国语言学系列学术讲座及高水平期刊发表座谈

来源:   作者:  发表日期:2025-10-15 18:21  阅读次数:



9月26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三号楼3402会议室成功举办外国语言学系列学术讲座及高水平期刊发表座谈。本次学术活动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西南大学文旭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冉永平教授三位知名学者担任主讲嘉宾,并汇聚复旦大学祝克懿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邓耀臣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夏登山教授等权威期刊主编,进行了高水平期刊发表座谈。活动由外国语学院统筹承办,吸引了校内外众多师生踊跃参与,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首场讲座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冉永平教授主讲,主题为“面向社会问题的公共话语研究”。冉教授从语用学视角切入,系统阐述了公共话语的内涵、特征及其与社会现实问题的紧密关联。他结合丰富实例,深入剖析了公共话语研究的社会问题指向、核心议题与研究方法,强调了语言学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与研究担当。讲座逻辑清晰、见解独到,为理解语言在社会公共领域中的角色与功能提供了深刻启示。

冉永平教授开展学术讲座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带来了题为“英汉时空性的强弱差异与英汉翻译”的精彩讲座。王教授从语言本体论出发,系统论证了英语高度时间性的线性思维特征与汉语强空间性的立体块状思维模式。他通过大量生动的翻译实例,详细阐释了这两种特性在句法结构、篇章组织及修辞风格上的具体体现,并指出,准确把握英汉时空性差异是实现地道翻译、突破翻译瓶颈的关键所在。讲座内容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极大地启发了师生对语言本质与翻译实践的新思考。

王文斌教授开展学术讲座

系列讲座的第三场由西南大学文旭教授主讲,主题为“孝悌文化认知与汉语表达的双向建构”。文旭教授从文化认知语言学与伦理学交叉融合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孝悌”这一儒家核心伦理范畴的文化内涵与认知结构。他论证了孝悌文化如何深刻影响并塑造汉语的词汇选择、句法结构和语用规则,同时,汉语又如何作为重要的载体与媒介,反作用于文化认知的传承与固化。讲座不仅揭示了语言与文化相互建构的内在机制,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基于语言研究的学理支持。

文旭教授开展学术讲座

最后,复旦大学祝克懿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邓耀臣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夏登山教授三位顶尖期刊主编齐聚一堂,面向全院师生就“开展高水平期刊发表”分享真知灼见。祝克懿教授以“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为题,引导师生将论文视作有机的语篇整体,剖析了主副文本的层次关系与篇际互动规律。邓耀臣和夏登山教授则从编辑视角指出了选题、研究设计及方法论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并给出了提升建议。专家们倾囊相授,在场师生就研究瓶颈、论文修改、投稿策略等踊跃提问,交流热烈,收获满满。

王佳宇副院长主持学术讲座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外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佳宇教授主持了系列讲座。

本次外国语言学系列学术讲座及高水平期刊发表座谈组织周密、内容丰实。活动聚焦语言学理论前沿,关切社会现实,对接了我院师生在学术成长与高水平科研成果发表方面的核心需求。四场活动有效搭建了与学界顶尖专家深入交流的高端平台,显著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科研创新动力。


图文丨周祎 周家骐 刘枫

审校丨刘学坤 徐圆

审核丨肖志刚 王佳宇


版权所有 ? 2014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三号教学楼

电话:027-67868297 传真:027-67868437电子信箱:sfl@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