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下午,纽卡斯尔大学现代语言学院硕士课程主任、口笔译培训暑期学校主任、口笔译与本地化研究博士生导师Yalta Chen博士、纽卡斯尔大学口笔译硕士专业课程主任及招生主管Phoebe Yu女士应邀在外国语学院3504教室为学院师生作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口笔译行业进化”的学术讲座。本次学术讲座由外国语学院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主办,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苏艳教授主持,翻译专业师生出席了本次讲座。
Yalta Chen博士现深耕翻译教学与实践领域近30年,并在翻译与本地化行业积累了35年的丰富经验。其研究聚焦环境文学翻译、游戏与网站本地化等新兴领域,近年致力于探索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在本地化场景中的应用,尤其关注翻译过程中的创意表达与情感传递。她提出,技术革新不仅要求译员掌握工具操作能力,更需强化跨文化敏感性与人文素养。
Phoebe Yu女士拥有20年国际高端口译服务经验,曾为联合国、欧盟、英国国防部等国际机构提供专业口译支持,并在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UCL)等顶尖学府担任讲师。其研究围绕口译技术发展、机器辅助工具效能及情感传递机制展开,强调人机协同下译员的核心竞争力重塑。她指出,AI时代的译员需在技术赋能中坚守职业伦理,平衡工具依赖与人文价值。
Yalta Chen博士此次讲座从行业趋势、技术变革与全球化视野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她指出,语言服务市场在疫情后逐步复苏,游戏本地化需求持续攀升,AI驱动的机器翻译与自动化工具正深刻改变传统工作流程。然而,本地化过程与文化适应性的要求使得译后编辑的重要性凸显。她强调,人工翻译在语言变体识别、伦理保密性及情感传递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译员的元认知能力对文化精准传递非常重要。在全球化视野的框架下,Yalta Chen博士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翻译行业面临的多维度变革,指出全球化与万物互联的加速,催生了跨语言、跨文化的海量需求,语言服务不再局限于传统文本转换,而是向多模态、动态化与场景化延伸。


Phoebe Yu女士则聚焦AI技术对口译全流程的赋能。她提出,译前可利用AI构建术语库与背景资料库,译中需根据译员习惯选择更加适合的人机协同模式,译后可通过AI总结复盘,优化表现。她结合自身丰富的实战口译经历,阐释人类译员在适应复杂多变的口译环境、临场应变满足主办方不同需求、积极互动进行情感传递中的独特价值,并呼吁从业者正视“frienemy”(亦敌亦友)的人机关系,构建“技术工具+人文内核”的双重竞争力。此外,她详细解读了译员技能转型路径,包括AI工具操作、数据分析能力及持续学习意识,并强调保密性、准确性与责任感是AI时代不可动摇的职业底线。Phoebe Yu博士认为,在未来,翻译行业必将朝着“人机协同”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需要构建“技术为用,人文为本”的共生生态,积极拥抱AI工具,同时坚守译员的伦理底线与文化敏感度,在全球化浪潮中实现职业价值的可持续提升。
讲座后,Phoebe Yu女士介绍了纽卡斯尔大学优质的师资、实验室资源及与国际机构合作的机会。


讲座结束后,Yalta Chen教授和Phoebe Yu博士与翻译师生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翻译人才联合培养、学科建设、技术赋能以及市场需求导向下的翻译课程改革等话题。两位讲者分享了自己在翻译教育和行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并与在场师生就如何培养适应AI技术和全球化需求的翻译人才展开了热烈讨论
通过这次讲座与交流,师生们对翻译行业的未来发展和翻译教育的改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展望未来,外国语学院将继续加强与国际知名学府的学术交流,推动外语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与国际化平台,助力他们在行业中脱颖而出,走向更广阔的职业发展舞台。
图文:刘迅迅
审校:徐圆
审核:陈哲、苏艳